• 设为首页
  • English
  • 旧版网站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院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外国专家翻译研究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24-07-12 00:36  阅读次数:

202474日至79日,本学期外国专家翻译讲座在3号楼35043319教室举办,美国著名华裔学者裘小龙教授应邀在线就“禅宗与诗歌翻译(思想与感性)”“语言的局限与世界的局限”“诗歌与双语写作的结合”等话题做了四场学术讲座。

 

 

 

第一讲中,裘小龙教授延续了先前“诗歌翻译中的感性策略”的讲座,在本次讲座中深入探讨了禅宗与诗歌翻译这一主题。裘小龙教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为切入点,结合各种诗歌翻译案例,阐述了禅宗在比较文学中的形态、意义以及对中国诗歌及翻译的影响。

首场讲座中,裘小龙教授以禅宗与诗歌翻译为主题,巧妙援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一禅宗经典,结合丰富的诗歌翻译实例,深入剖析了禅宗哲学在比较文学框架下的独特形态与深远意义,以及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诗歌及其翻译实践

 

第二讲中,裘小龙教授结合自己的翻译历程,向同学们介绍了翻译经验以及对诗歌翻译和职业生涯的影响。他提出了“两个层面或两个步骤”的翻译方法,即首先忠实于原诗的普遍接受的意义、意向和意境,同时努力在目标语言中再现原诗的感性魅力。裘老师强调,翻译诗歌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更需要对两种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这一翻译理念,他通过分享自己翻译李白《行路难》的心路历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在力求保留原诗意境的同时,用英文传达出李白那种豪迈不羁、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裘老师深厚的翻译功底,也体现了他在诗歌翻译中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第三讲,裘小龙教授通过鸡汤“rat”“mouse”“privacy”等生动例子,揭示了不同语言体系中词汇背后的复杂含义与文化隐喻。他进一步结合个人诗歌翻译实践,详细讲解了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精准选词,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使听众对翻译工作的精细与复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第四讲中,裘小龙教授借助李商隐《无题》等诗歌的翻译,向同学们阐述了原文诗歌的理想翻译应该是译成译入语的诗歌,将另一种语言的语言感性引入目的语,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译者还必须考虑如何将源语的感性和译语的感性结合起来,这也意味着翻译/双语写作的融合。

 

四场讲座在师生们和裘小龙教授的亲切交流中圆满结束。裘小龙教授以其卓越见解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参会师生受益匪浅。不仅使同学们对感性和诗歌的翻译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与传播中心魏家海教授主持并总结本次讲座内容,对裘小龙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给予了高度评价。魏老师鼓励大家在尝试翻译英文或中文诗歌的过程及类似文本的时候要依靠感性,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好翻译,在实践中领悟裘老师传授的知识。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23级全体翻译硕士生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博士生到场聆听

 

 

供稿:李  

校对:汪龙玥

审校:陈哲  魏家海

 

版权所有 ? 2014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三号教学楼

电话:027-67868297 传真:027-67868437电子信箱:sfl@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