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我院多语种基础课程基层教学组织举办了本学期首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教研心得交流”。活动由王健楠老师主持,来自俄语、日语、法语、韩语、西语专业的教师发言讨论,结合教学实践分享经验与思考。
韩语系教师首先交流。齐颖老师介绍,韩语专业基础课程在语法教学中融入文化学习,通过中韩文化对比、分组展示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曾思齐老师分享了初级课程经验:在教材学习基础上加强中国文化讲解,帮助新生建立文化亲近感;并通过小组讨论与话题对比,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日语系教师的发言聚焦于学生学习状态与课程安排。金英丹老师指出,近年来学生整体语言能力有所波动,教师常在课外自发补课以保障培养质量。李雪芬老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落差,应通过班级活动发挥积极分子的带动作用。李莹老师提到,低年级学生在课时压缩、活动频繁的情况下,学习压力较大,需要帮助他们在学业与活动之间找到平衡。王霞老师介绍,涉外法治方向改革提升了学生的报考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汉娜老师建议,在听力课堂中融入更多文化与趣味性元素,以弥补训练时间减少的不足。
俄语系教师围绕基础训练与课程安排展开讨论。郭丽娜老师强调,零起点学生在语法学习上尤其需要系统训练,复语学习带来一定挑战。周丽江老师指出,人培方案修订后精读与语法课时减少,语言技能训练受到影响,需在课外补充。高宇琦老师认为,基础课时有限,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时长分配困难。同时,部分同学因地域与生源等因素影响,存在转专业意向,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应帮助他们稳住心态、增强信心。

法语系教师结合基础教学与创新提出思路。郝文华老师强调,应通过深入浅出的语法教学和泛读拓展词汇,提升学习兴趣。彭莹莹老师建议探索AI人机对话在教学中的应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李汶芮老师指出,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需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在课时减少背景下,更应保障培养质量。
西语系教师由于杨老师发言。她指出,大一、大二学生课时量较多,复语班学生压力突出,建议大一听力课由中教承担,以提升效率。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交流了在多语种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与思路,提出了包括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心理支持、融入文化元素、探索AI应用、明确阶段目标等建设性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应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我院多语种基础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图文:王健楠
审校:王健楠
审核:肖志刚